|
陶板幕墻施工方法。陶板幕墻的安裝方式需結合設計需求、建筑結構及陶板規格,采用成熟的系統工藝確保安全性與美觀性。以下是常見的5 種主流安裝方式及其技術特點、適用場景和施工要點: 一、背栓式安裝(最常用) 技術原理 通過專用背栓設備在陶板背面鉆孔,植入不銹鋼背栓,再通過鋁合金或不銹鋼掛件與龍骨系統連接,形成 “點式固定” 結構。 核心優勢 受力均勻安全:背栓與陶板形成機械鎖定,單點承重可達 50kg 以上,抗風抗震性能優異。 安裝靈活可調:掛件可三維調節(前后、左右、高低),適應墻面平整度誤差,避免板塊擠壓開裂。 適應大規格板材:支持長度≥1200mm 的大尺寸陶板,減少拼接縫,提升立面整體性。 適用場景 高層建筑外墻、商業綜合體、石材幕墻改造項目等對安全性要求高的場景。 施工要點 鉆孔深度需精準控制(誤差≤0.5mm),避免鉆透陶板或損傷內部結構。 龍骨間距根據陶板尺寸計算(通常橫向≤600mm,豎向≤1200mm),確保荷載均勻傳遞。 二、卡扣式安裝(快速安裝型) 技術原理 陶板邊緣預制凹槽或凸起卡扣,通過鋁合金掛件的 “卡接 + 螺栓固定” 方式與龍骨連接,形成 “線性鎖定” 結構。 核心優勢 安裝效率高:無需現場鉆孔,板塊可直接卡入掛件,施工速度比背栓式快 30% 以上。 接縫平整度好:掛件自帶定位卡槽,可精準控制板縫寬度(通常 8-15mm),立面線條更整齊。 維護便捷:單塊陶板可獨立拆卸更換,無需破壞周邊板塊。 適用場景 住宅建筑、低層商業建筑、翻新改造項目等工期緊張的場景。 施工要點 陶板邊緣預制卡扣需在工廠完成,尺寸誤差≤1mm,避免現場安裝時卡接不緊密。 需預留熱脹冷縮間隙(板縫寬度≥8mm),防止溫差導致板塊擠壓變形。 三、托板式安裝(傳統穩妥型) 技術原理 在陶板底部邊緣開設槽口,通過鋁合金托板(牛腿掛件)托住板底槽口,再通過螺栓將托板固定在橫向龍骨上,形成 “底部支撐 + 側面限位” 結構。 核心優勢 受力明確可靠:重力主要由托板承擔,適合厚重陶板(厚度≥25mm)或風壓較大的低層建筑。 成本較低:無需專用鉆孔設備,掛件結構簡單,材料成本比背栓式低 10%-15%。 適用場景 低層建筑、室內墻面裝飾、對成本敏感的項目。 施工要點 陶板底部槽口深度需≥15mm,確保托板支撐穩固,避免板塊滑落。 橫向龍骨間距需根據陶板重量計算(通常≤500mm),防止托板變形。 四、暗縫式安裝(極簡美學型) 技術原理 通過特殊掛件設計,將陶板邊緣相互搭接或嵌入,形成 “無縫拼接” 效果,板縫隱藏于掛件結構內,外觀僅見細微縫隙(寬度≤3mm)。 核心優勢 立面整體性強:無明顯掛件外露,呈現連續的石材般質感,適合現代極簡風格建筑。 防水性能優:暗縫結構配合硅酮密封膠,可有效阻擋雨水滲透,優于明縫安裝。 適用場景 高端商業建筑、文化場館、對裝飾效果要求高的項目。 施工要點 陶板邊緣需加工成特定形狀(如企口、斜口),工廠預制精度要求極高(誤差≤0.3mm)。 安裝時需嚴格控制板塊平整度,避免相鄰板塊高低差>1mm。 五、單元式安裝(預制集成型) 技術原理 在工廠將陶板與龍骨、保溫層、防水層等集成加工為完整的 “幕墻單元板塊”,運輸至現場后整體吊裝固定在主體結構上。 核心優勢 施工周期短:現場僅需吊裝拼接,減少高空作業,工期比傳統方式縮短 50% 以上。 質量可控性強:工廠化生產確保安裝精度(誤差≤1mm),避免現場施工誤差累積。 綜合性能優:集成保溫、隔音、防水等功能,滿足高性能建筑要求。 適用場景 超高層建筑、工期緊張的大型項目、對節能環保要求高的綠色建筑。 施工要點 單元板塊尺寸需適配運輸與吊裝設備(通常寬度≤3m,高度≤4.5m),避免運輸損耗。 板塊接口需采用三維可調連接件,適應主體結構變形(如層間位移角≤1/100)。 上一篇陶板的種類有哪些?下一篇陶土板有哪些優越特性? |